硅材料打破国外垄断后,光伏制造业是我国在世界上极少数具有综合领先优势的制造行业之一,知识产权和技术人才积累丰厚,竞争优势明显。
由于需求和价格双双下降,从2011年年底中国85%以上的多晶硅企业停止生产。然而,中国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将继续影响全球太阳能市场。
此外,供应过剩将继续困扰全球太阳能行业,对该行业的企业造成严重损害。2012年,欧盟也开始对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本次调查可能对中国的太阳能供应链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欧盟的调查还没有宣布追溯期或要求进口商支付保证金。中国的无锡尚德被征收31.73%的反倾销关税和14.78%的反补贴税率,进口关税共计46.51%。因此,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已经在市场上倾销库存。
美国将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以及14.78%-15.97%的反补贴惩罚性关税,为期五年。到2012年年底,多晶硅的现货价格已下降至15美元/公斤,这意味着生产成本在30美元/公斤的企业很可能继续停产。若光伏巨头生存问题难以解决,大谈光伏产业光明前景无任何意义。
市场在外、技术在外是中国光伏企业所面临的头等难题,不过中国光伏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印度市场市场份额占比小之又小。商务部若放弃反击权利是对国内光伏企业不负责任的表现,适时采取反击措施是明智之举。并网政策是目前争论最激烈的政策。美国在欧债问题上立场鲜明,日本早已自顾不暇,唯有中国才是潜在的朋友。
欧盟将矛头指向中国光伏对于转移民众视线,维持欧盟稳定有莫大(博客,微博)帮助。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公布针对中国光伏反补贴方面的初裁结果美国商务部双反调查将会对中国光伏产业带来十分负面的影响。
欧盟人民怨声载道,不和谐之声此起彼伏,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仇德情绪不断滋生。2012年10月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电价政策是影响光伏电站的首要政策。中国如不反击,双输必然变成单输。从多晶硅行业整体发展状况来看,2010年颁布实施的多晶硅行业进入标准有些过时,诸多细则应尽快修改完善。
2012年11月中国商务部发起对欧盟多晶硅双反调查中欧会有一场贸易大战,越早开打对中国越有利。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正处于关键时期,随时面临大规模洗牌危机,兼并重组或不可避免。虽然德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向海上风电倾斜,不过对国内企业稍加安抚还是有这个必要。一,印度跟风成瘾。
而目前中日关系日趋白热化,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均出现了强力对峙状态。瘦身只是一个开端、而非终点,企业在专业化管理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也应与之相匹配。
此时美国对中国光伏行业进行双反调查,对输入美国的光伏产品征收重税,这会加剧中国光伏企业的困境,过剩产能非但得不到消化,长期发展战略也会受到不小影响。商务部应趁机出台反倾销调查,给日本光伏多晶硅企业颜色看看,毕竟,4%的进口量不会对国内多晶硅企业造成严重冲击,反而会很好展示国内全民保钓的决心。
2012年2月工信部出台《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多晶硅产能、产量的布局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点,各地区纷纷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多晶硅生产。最后,过河拆桥是欧盟常用把戏。更有甚者,某些光伏巨头采取多元化经营、过度完善产业链条,给企业资金、人才、管理、营销等方面造成了巨大压力,多元化非但未给带来预期盈利,反而使企业陷入亏损泥沼无法自拔。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刺激政策均未达到预期效果,德国明星机械巨头被中国收购,英国女王庆典、奥运会丝毫未给经济带来任何利好影响。欧盟做出双输抉择无异于过河拆桥,既可以缓解内部矛盾,又可以打击中国光伏企业,得了便宜还耍无赖是其一贯做法。一唱一和是为了鞭策中国政府,迫使其尽快给予欧盟领导人所期待的援助。
而目前中国政府态度比较暧昧,没有尽全力帮助欧盟脱困。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光伏企业建设光伏电站的热情,进而抑制了国内光伏市场容量的释放。
中国光伏未来之路专业化是光伏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国内光伏企业前期太过注重规模化、数量化发展,盲目扩张、过度上马光伏项目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企业在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方面严重滞后,大而不强成为光伏巨头引以为傲的资本,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却没有丝毫提升。同时,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领域均没有把柄落在印度手里,国内光伏企业、专家大可高枕无忧。
针对下滑的宏观经济态势,多数企业非但没有减少光伏项目投资,反而加快占领世界光伏市场的步伐,美国、日本等国光伏市场频现中国光伏企业身影,各企业只求规模、不重质量的经营扩张方式给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了致命打击。2012年7月国家能源局颁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光伏企业内外交困,非实质性举措无法为企业赢得喘息之机。
不过中欧之间贸易依存度非常高,双方很难完全撕破脸皮老死不相往来,局部性、有针对性的出台反制举措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刻采取措施扼杀光伏行业,印度此举愚蠢之极。其次,今年是美国大选之年,美国党派之争日趋白热化,美国政府希望通过中美贸易战等问题来转移国内民众注意力,掩盖国内就业率低、经济停滞、教育弊端凸显等问题,进而增强政党的影响力。地方政府应尽快转变思维方式,切勿走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来解决今天的产能过剩问题的发展道路。
然而,目前多晶硅行业正处于调整阶段,优化产能、调整结构是行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建设光伏电站是光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关键性举措,是未来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问题频频暴漏,人员流失严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很大制约。即便印度双反中国光伏产品,国内光伏行业所受负面影响也可忽略不计。
欧债危机、欧元问题旷日持久,就业率、制造业指数、GDP增速等各项数据集体阳痿。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应从重点龙头企业助手,认真研究光伏企业所面临的重点问题,以入资、入股、改组等手段力助光伏企业脱困,为来日燎原之势留得星星之火。
另一方面,有所为:贸易保护本是双输抉择,欧美的做法会严重伤害双方的核心利益。近期印度电力事故为印度电力行业敲响了警钟,如何提升电力供给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头等大事。相关部门应尽快提升多晶硅企业进入标准,严格项目审批程序,以期从源头上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2012年11月 印度反倾销局宣布对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北、马来西亚和美国的太阳能电池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印度对中国光伏产品早已蠢蠢欲动,双反之心、世人皆知。
第二,政府喊话已经没有实质性效果,企业抗议无异于隔靴搔痒。专业化经营的最大好处是给企业科技研发、资金运用、战略决策方面带来巨大帮助,企业将更多的资金和管理投入到主营业务,其核心竞争力有望得到提升
但长期来看,由于供过于求的状况短期内仍未解决,系统端所要求的投资报酬率也不愿意减少,太阳能供应链的价格要能达到并且维持在损益平衡的价位,仍然面临极大的挑战。受多晶硅价格上涨的影响,目前硅晶圆、电池、模块及其它零组件企业也持续关注这波多晶硅价格变动的趋势。
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研究部门EnergyTrend的调查,受二月启动太阳能双反政策的消息影响,我国多晶硅与单晶硅晶圆价格仍持续维持调涨趋势。另一方面,根据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进口多晶现货价格约在$16USD/kg至$16.5USD/kg,一旦课征上述关税,进口多晶硅的价格将上涨至$20USD/kg至$24USD/kg之间,对于多晶硅企业而言,上述价位将可带来获利空间,并提高大陆相关业者的竞争优势。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g4k48.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sjh/781.html
有话要说...